《中华思想通史资料长编》(电子书)发布会在
编纂思想明确,旗帜鲜明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及其社会形态演变的一般规律原理,坚持大历史观,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和文化虚无主义。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客户端
《中华思想通史资料长编》不仅反映了中华文化演进发展的历程,而且以开放的视野,展现了中西文明互鉴的历程。
《中华思想通史资料长编》的编纂,对于我们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提供了重要的文献支撑。
8月27日上午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和《中华思想通史》编委会共同举办的《中华思想通史资料长编》(电子书)发布会在天津滨海新区举行。会上发布了《中华思想通史》项目阶段性成果《中华思想通史资料长编》(电子书)及《中华思想史文论(三)》。
在2014年《中华思想通史》起步时,确定了以《中华思想通史绪论》为灵魂,以《中华思想通史资料长编》为基础。《长编》是在《绪论》作为《中华思想通史》的指导思想下,汇集了中华思想史上至原始社会末期有文字记载以来的一切重要文献资料共2.1亿字。在发布电子书的基础上,未来编委会和出版社还要完成纸质版和建立数据库,这又是一项浩瀚又极其艰巨的工程。
《中华思想通史资料长编》内容上具有四个鲜明特点:
《中华思想通史》是中宣部、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大委托项目,也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党组决定的创新工程重大项目,从2014年10月起步至今八年时间,完成了一系列的阶段性成果。
《中华思想通史资料长编》对中华文明追根溯源,为我们增强历史自信、坚定文化自信,提供了全面、系统的文本。
这些阶段性成果主要包括《中华思想通史绪论》80万字,《中华思想通史资料长编》2.1亿字,《中国社会形态史纲》,郑大华个人完成的《中国近代思想史》一二三卷,《中华思想史文论》一二三卷,《中华思想通史》高峰论坛的论文集一到六辑。出版的专著300多部,论文近4千多篇。编写过程取得了丰硕的中间性成果,它的最终成果就是《中华思想通史》的正文。
会议认为,《中华思想通史资料长编》视野恢弘、编纂科学、史料翔实、体系完备,全面呈现了中华优秀思想数千年赓续不断的智慧结晶,是中华优秀思想成果最全面、最系统的集成,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更是研究中华思想文化的学术宝库。(来源: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